封面照片
HDD | 版權云工作基地——國內首發國家數字音像傳播服務平臺
image ? 章勇
所有圖片及文字來源:上海華都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中國文化(出版廣電)大數據產業項目是我國新聞出版廣電領域首個國家級大數據中心項目,坐落于貴陽雙龍航空港區,未來將打造全國最大的版權交易平臺和廣電網絡新型業態聚集平臺。園區依托貴州省的自然、地理、氣候等天然優勢,將大數據、云計算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以產業政策為導向,營造活力復合、開放共享、生態先導的大數據展示平臺。
本項目版權云基地作為中國文化(出版廣電)大數據產業園區的首個啟動項目,建設國家級版權信息資源及版權標本比對兩大數據庫,嵌入對全網文化內容傳播的多維度監測追蹤,打造數字內容從認證登記、監測登記、再到開發交易等交易應用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服務平臺。
項目建筑主體位于核心啟動區,貴陽市雙龍航空港區興業西路與西南環線交叉路口附近,與雙龍臨空經濟區規劃展示館隔街相望,貼鄰多彩貴州文化創意園、多彩貴州城等文旅創新項目,擁有良好的周邊生態環境和交通區位優勢。原始地形南高北地,最大豎向高差約為15米,用地面積約75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約4462平方米,建筑主體高度18.6米。建筑主體地上3層,地下2層。
設計理念
建筑形態以懸浮的“智慧信息盒”為設計理念。建筑本體呼應場地地形,因地制宜采用貴州獨特的吊腳樓建筑樣式,順應坡地形成不同標高層。二、三層建筑形體平直方正,構成“智慧信息盒”的主體形態。首層東半側與西側兩立柱之間的跨度約為三十米,局部架空,使上部“智慧信息盒”懸浮于空中,隨自然環境的起伏定義空間形態。地下部分建筑形體以烘托上部為主,順應地形,采用簡潔的石材白描手法,在北向主要幕墻的基礎上,勾勒出主要出入口及西北角的“窗口”形象,與上部母盒呼應。
另一方面,在建筑形態設計的考量中,以“大數據盒”的功能導向出發,凸顯建筑的時代性、科技感的視覺感官體驗?!靶畔⒑小彼闹転椴A粔?,東西兩側略向內凹,營造出具有數碼時代氣息的“展示窗口”形象。南北兩側外墻提煉大數據代碼符號,采用鋁合金格柵橫向密布,間隔呈數碼跳躍狀隨機跳空。南立面左上側設計一處“水滴”狀的內凹造型,活躍建筑主體。
功能布局
項目由南向北呈臺階狀分布,分地上、地下兩部分。地上部分共三層,首層西側架空,形成入口廣場,內部道路構成環形,是大數據、版權云展示功能的主要入口,通過展示廳及自動扶梯,可上至二層展示區域,一、二層以大數據、版權云展示功能為主。首層東側設置后勤輔助入口,北側設置電梯廳入口,直達三層的版權交易廳、監控展示廳、托管中心及相應附屬辦公場所。
下部建筑順地形坡向,南側埋入地下,為地下一層,主要是消防水池、變電所等各類設備機房;北側敞開露明,為地下兩層,主要是企業辦公場所及配套的員工餐廳、廚房。建筑東西兩側分別依據地形設置大臺階,供人行交通及疏散。
綠地規劃——豎向垂直
就項目的綠地規劃而言,綜合考慮了地形、成本、維護等因素,沿道路和基地豎向地形設置不同的綠化景觀。如負一層、二層樓梯種植本地綠植,廣場區域設置鋪地、綠化、樹池、小景、小品等,將建筑藏匿于生態地形之中,形成若隱若現的城市生態景觀,仿佛天然山地中隱藏著一片開闊的平臺,通過靈動的建筑形態遠望著城市。
版權云工作基地項目依托城市的自然地理、產業政策等優勢,力爭將智慧為核、數碼云心、生態融合的設計理念展現在建筑之中,營造活力復合、開放共享、生態先導的大數據展示平臺,確保了智能化、現代化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有效落地。


























功能: | 辦公建筑 工業園 |
---|---|
高度分類: | 多層建筑 |
設計時間: | 2018-03-00 |
是否公共: | |
規劃用地: | 7510平方米 |
總建筑面積: | 9767平方米 |
地上總建筑面積: | 4462平方米 |
地下總建筑面積: | 4340平方米 |
小貼士
標簽收藏可以有利于您以后的內容分類管理
->進入收藏管理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