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照片
所有圖片及文字來源:周勇
廣建賓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車公莊大街南側,由東、西、南、北樓組成,原使用功能主要為賓館客房、餐飲、會議等。賓館地上十二層,地下二層,建筑高度48.9米,改造前建筑面積為2.66萬平方米。臨車公莊大街的東、西、北樓建于 上世紀50 年代中期,建筑風格穩重大氣、材質細部考究。
設計任務包括:根據辦公樓的特定功能和中國規劃設計研究院的使用要求對原建筑進行布局調整,新功能空間擴建設計,交通流線梳理組織,以及重點部位室內設計。項目設計方案與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尹思謹教授團隊合作完成。
核心原則
建筑與室內的統一:保持建筑室內與室外的整體與統一,延續建筑設計的理念、風格、手法,并在室內設計層面進行細化和升華;
古典與現代的統一:原廣建賓館具有中軸對稱的平面和空間關系,立面設計手法簡潔而不失細節,因此風格定位為兼具古典簡約的風格——保持相對古典嚴謹的空間關系,同時體現現代的設計風格。
企業文化與學術氣質: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是國內最高水平的城市規劃設計和研究機構,設計方案應恰當展現其作為“國家級智庫”應有的企業文化、學術氣質;
理性與感性的統一:新的時代背景和技術條件下,人在現代辦公空間中的使用方式和需求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室內設計需以人為本,積極回應這些變化;
技術與藝術的統一:設計中注意采取低能耗手段,使用環保材料,特別關注辦公空間的光環境設計,采用合理的光源和照明方式。
主門廳
原賓館主門廳空間,主要問題為面積對于辦公建筑過大(近1200平方米),從入口到辦公樓標準層的主電梯廳,距離長達35米,而層高只有4.5米;另外,原有通往二層多功能廳的兩部樓梯位置不當,對門廳兩側的空間的使用干擾較大。
設計方案保持門廳空間南北中軸對稱的布局,在北裙樓電梯廳南側設置紅磚材質的隔墻,一方面作為院標背景墻,一方面在圍合出門廳北區空間的同時,使門廳南區較為安靜,便于獨立使用。其次,將通往二層的大樓梯設置在門廳北墻面的東西兩側,與通往東西庭院的通道一起,形成整個主門廳的橫向軸線,交通聯系便捷。
門廳南區采用木格柵隔及玻璃半圍合成展覽和閱覽空間,南北主軸線空間中則設計了三個方形模型展臺,強化空間序列感。整個門廳天花采用局部吊頂,南北主軸和東西橫軸空間的天花設計呼應方形語匯,采用發光帶和筒燈結合的照明方式,展覽區采用橫向軌道燈具以適應多功能的使用要求。地面材料為淺灰色和深灰色石材或地磚,根據不同的功能區域通過色彩的變化進行限定。
多功能廳
多功能廳充分考慮保留并利用原有設施、設備,主要燈具、裝飾線腳、木飾面均得到了保留、修補,最大限度地節約項目投資。主席臺背景增設LED大屏,地面滿鋪淺灰色暗紋辦公地毯。改造后的多功能廳可容納400人規模的會議,平均每年承辦各類學術活動近百場。
多功能前廳
將聯系一層二層的大樓梯調整到平面西北和東北角之后,在多功能廳東西兩側可形成限定感較強的休息空間。設計方案保留原建筑的條形天窗,并在緊鄰休息區一側的服務空間墻面設計垂直綠化墻。休息區地面采用現代感較強的藝術地毯配合色彩鮮艷和頗具造型感的休息椅。多功能廳墻面統一采用豎向造型木掛板,與其對應的頂部側向燈帶對墻面進行重點照明,強調多功能廳在視覺上的標識性和重要性。
中型會議室(視頻會議室)
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天花利用帶有節奏的條形鋁格柵片,中間穿插雙頭筒燈,滿足桌面照度。墻面采用成品百葉隔墻及成品木質吸音掛板結合的形式處理,地面則選用具有色彩感和質感的暗紋辦公地毯,整體氛圍簡潔明快。


城市: | 北京 |
---|---|
功能: | 辦公建筑 辦公樓 |
完成時間: | 2015-03-00 |
是否公共: | |
總建筑面積: | 3.12平方米 |
小貼士
標簽收藏可以有利于您以后的內容分類管理
->進入收藏管理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