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工作室的基本構成是一個金石印章般外形簡單內部繁復的正方形體。圍合的主題由于建筑處理得以強化:封閉的立面,防衛性的厚墻,以及墻與墻之間的間隙;孔孔相套的窗洞強調出內部的空間層次感,使室外的風景變成一方如畫的平面。狹長的縫隙與其說是為了表現光線的明亮,不如說是對比出室內的陰翳。最主要的光源都來自上方的天空,這幢建筑不是為了風景的流通,而是誘導從內向外的窺視。
與圍合相對應,一條線路環繞圍封天井的外壁盤旋而上,在投影即將閉合時的一個空中小庭院處驟然轉折,進入突現的天井,一條飛廊凌空斜穿而過,并從上空折返回剛才經過的房間,迷宮化的空間和線路由于觀察角度的突變而頓時變得清晰,使人明白剛才身在何處。這條使人進入非常狀態的飛廊是整幢建筑的機鋒所在,它破解了穩定嚴謹的正方形體,所到之處煥然一新。公案就是這樣:先以一個循序漸進的敘述引領我們自然而然地進入,突然間機鋒一轉,截斷慣性,使人一步踏空,于反常中有省悟。
建筑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心天井,與民居中的天井不同,這個天井的基本目的并不是為了功能性的中心采光。天井四壁封閉,特意拔高,對外成為物質性的主體,對內則強化了空無,這個天井是為空間的存在性和東方精神而設置的,在這個天之井中,人們對難得留意的天空,對壁端的陽光,對飛廊的投影變得敏感起來。
何多苓工作室采用磚混結構。磚的質量很粗劣,但我并不打算苛求它的質量;就象對待農民施工隊的手藝一樣,我只是把它看作本鄉本土的產物,象田里的莊稼。這建筑是按照磚混結構規范設計的,墻角保持直角圍合是磚混結構的特征。但它又有點象混凝土建筑:有些高空間,有些大梁。由于這個設計的主題是磚混結構在空間表現力方面的探討,而不是砌筑方式的表現,因此,內外墻處理象當地慣常作法一樣,采用了抹灰刷涂料的方法,簡化了問題。磚混結構產生的原因就是人們只想花磚結構的錢而又想得到混凝土建筑的空間效果,這里是一次極端一些的實驗。
小貼士
標簽收藏可以有利于您以后的內容分類管理
->進入收藏管理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