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照片
南通市第一中學百年校慶紀念景觀設計
image ? 周勇klinsmane
所有圖片及文字來源:周勇
2019年是南通第一中學建校一百周年,百年來,學校在“敬、誠、勤、樸”校訓的指引下,形成了積淀深厚的校園文化傳統,以“嚴謹扎實”的教風和“好學善思”的學風以及穩定優異的教育教學質量稱譽社會。
設計要求
校方對設計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作為百年校慶的紀念性標志物,紀念景觀應內涵豐富、寓意深刻,能凸顯學校特有的人文底蘊和文化內涵,寄寓一中的光榮與夢想、傳承與創新;此外,表現形式應簡潔、有質樸感,與周圍景觀融洽,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項目需對現場環境進行綜合整治,處理好景觀用地與主入口廣場的主次關系,形成一處能讓師生、校友“可游、可憩、可觀、可想”輕松愉悅的校園場所。
現狀分析
校園中的現狀建筑為歷史上各個年代逐步增建、改造而成,最為明顯的風貌特征為灰磚淌縫、鍺紅線腳,整體上呈現出中西合璧、古今融通的環境特征。設計地塊位于校園大門一側,正對大門的中心廣場已有主題雕塑,鋪裝肌理以雕塑為中心的同心圓,成為整個校園入口前區的視覺中心。沿圍墻處為碑廊,平時使用率低下,其中布置的書法作品價值不大,可拆可改。場地內植被長勢良好,幾乎完全遮擋住碑廊,其中不乏冠型、植種俱佳的玉蘭、雪松、香樟、櫸樹等中大型喬木。校園圍墻外地鐵正在施工,未來校門圍墻有改造的可能性。
通過對現狀環境要素的分析,設計中需要解決以下問題:一是要協調校門、主廣場與紀念景觀之間不規則的空間關系,形成主次相宜、過渡自然的校園入口序列空間;二是考慮未來地鐵建成后,校門、圍墻與紀念景觀的整體性和協調性;三是場地內校方要求保留的6棵喬木分布不規律,如何布局場地,將其融入整體環境中,同時又不影響場所環境的紀念性和標志性。
構思立意
校門、中心廣場與設計場地的位置關系呈三角形,設計方案采用圓形母題,主軸正對中心廣場中心雕塑,背向與現狀碑廊形成抱負關系,主軸線通過圓心后的轉折也與現狀圍墻形成良好的對位關系,巧妙地解決了地塊位置不對位、邊界不規則與紀念性標志物必備的秩序性、儀式感之間的矛盾。
場地中央的圓心處布置景觀亭,環形柱廊的構型,純粹、凝練的形體具有較強的標志性和紀念性,充分滿足校方的要求。十根石柱沿圓形邊緣、朝向圓心放射狀布置,共同支撐頂部的圓環,恰似承載一中百年校史的時光之輪,寓意“兼容并蓄、海納百川”,契合一中“中西合璧”的辦學傳統。
石柱采用白色花崗巖整石切割,用材考究、細節精致,柱頭點綴黃銅嵌板,其上雕刻學校關鍵年份及大事記,校友、師生流連于亭內,可以找到鐫刻于石柱上的年份和相關事件——這是他們與一中的記憶坐標與情感紐帶,也是歸屬感和認同感的源泉。
小貼士
標簽收藏可以有利于您以后的內容分類管理
->進入收藏管理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