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照片
所有圖片及文字來源:朱锫建筑設計事務所
寧波書城位于市中心三江匯合口處,基地現狀為太豐面粉廠,雖建于工業時代晚期,但也承載了城市功能變遷以及濱水工業建筑的歷史。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使得這座樸素的工業建筑深深地融入到寧波城市記憶之中去。
設計主要沿著以下三條線索展開,一是書城與城市環境之間的關系,二是書城的重新定義,三是新舊建筑之間的沖突關系。
寧波因水而生,也因水而盛,水相成了寧波最顯著的城市特征。城市肌理宛如水流向江面時所沖刷出的痕跡一般,呈現出十分自然的拓樸關系。設計中整組建筑長向垂直于江面,仿佛一艘艘船只??吭诖a頭旁,它們沿水平向展開,低矮平直,既親近于水又尊重基地中的工業建筑,從而實現城市肌理的延續。
當代的――書城作為一座書的城市,自然昭示了其“公共”特質。網絡時代,寫作能夠更加輕易而廣泛地被閱讀,信息時代賦予了書城公共性和多媒體的復合性。
中國的――當代中國,過快的發展速度,迷失的不僅僅是城市的面孔,還有城市的文化,書城應成為各種文化的匯聚地,成為城市文化的重要場所。
書城既不是放大了的書店,又不是單純的圖書館,它應該是以書為媒介的城市文化公共空間,從讀書、購書、藏書、換書、聊書到超越書而形成的文化公共空間,人們聚集交流的平臺,由物質場所到文化場所到精神場所的復合。
設計借助于圖示(diagram)分析、研究、歸納的工作方法,將業主所給定的任務書的功能與預先設定的人在書城中的各種活動,在水平向(平面)和垂直向(剖面)而清晰地概括出書城中的各種空間與人的活動空間的對應關系,因此而推導出書城的基本空間形態及建筑形式。
在設計開始前,設計師幾度南下,深入到工廠中,對現存的老建筑作了深入的調研測繪,從而提出了盡可能多地保存老的工業廠房,整舊如舊的基本策略,新建筑被殖入老建筑之中,它們一方面生在老建筑的環境之中,同時又給老建筑注入了活力。這種新舊分明彼此沖突,充滿張力的建筑空間組織,構成了寧波書城設計中的最明顯的特征。
小貼士
標簽收藏可以有利于您以后的內容分類管理
->進入收藏管理頁。